“如果當初沒有按要求進行消防安全整治,沒有這道墻、沒設這扇門,我們一家三口將被大火吞沒……”溫州蒼南縣錢庫鎮(zhèn)廂包市場二街61號業(yè)主黃先生心有余悸地回想當時情景。
追憶:7月23日5時許,蒼南錢庫廂包市場二街61號一樓小作坊發(fā)生火災。一樓儲存著大量易燃的半成品,火勢迅速向上蔓延,住在二樓的一家三口被火光及濃煙驚醒,此時已無法從樓梯向下逃生,只能等待消防隊員營救。所幸,今年5月份已按照要求進行整治,將木隔斷改為水泥墻,增設一扇防火門,使一家三口得以幸存。
一樓是家庭小作坊,底層到頂樓一條樓梯通頂,且樓梯大部份為木質。一旦發(fā)生火災,這種樓房就像一根大煙囪,極易促使火勢加強。據調查統(tǒng)計,蒼南縣錢庫鎮(zhèn)此類“通天式家庭小作坊”有1千余幢,而廂包市場的大多數“通天房”,一樓都是印刷、無紡布制品制作等家庭小加工作坊。
自錢庫鎮(zhèn)被列為市政府掛牌整治區(qū)域后,除了展開專項檢查、整改外,蒼南消防部門及錢庫鎮(zhèn)委、鎮(zhèn)政府一班人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徹底從根本上解決“通天式家庭小作坊”的火災隱患問題。
目前,蒼南縣公安、消防、錢庫鎮(zhèn)政府聯(lián)合組成的整治小組,在全鎮(zhèn)展開針對通天房、出租房、家庭作坊的消防安全隱患大整治行動。結合轄區(qū)實際情況,消防部門制定出的方案一共有3步,首先采用物理分隔方式將“通天房”生產、生活區(qū)域隔斷;隨后電氣線路改造以及木質樓梯換水泥樓梯,最后配設逃生要件。
只有對“通天房”的結構進行根本性改變,通過物理分隔,將一樓“小作坊”和2樓以上生活樓層隔斷,再配合電器線路套管、4小逃生要件配置等方式,才能從錢庫實際出發(fā),徹底解決火災隱患。
如今,這套整改方案已經在整個錢庫全面鋪開,已按要求整治376家。
除了硬件上的整改,提高“通天式小作坊”業(yè)主們自身消防意識也是蒼南消防正在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攝制了《家庭式小作坊消防安全警示》的系列電視專題片,定期在本地新聞播出后播放。同時,對錢庫鎮(zhèn)社區(qū)分管領導、駐村干部、村(居)安員100余人進行安全生產暨消防安全培訓,再由他們向村民宣傳消防逃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