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句古時候打更人打更時旨在提醒人們注意用火安全常說的話。而如今,卻成了一批活躍在阜新市銀通社區的消防志愿者的一句口頭禪。他們自愿地擔起了消防監督員的義務,負責社區周邊的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災撲救等工作,用實際行動印證了當代“打更人”內心的那份職責堅守。
由于銀通小區地處市繁華路段,餐飲及娛樂場所店鋪較多,人流車流匯集。針對上述情況,銀通社區專門成立了一支以離退休為主體的消防巡邏隊。該巡邏隊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著事故隱患不整改不放過、責任人不受到教育不放過、全體經營戶及工作人員不受到教育不放過原則,使得該社區所轄范圍內消防安全事故率顯著下降。
在一次例行走訪中,巡邏隊員發現某商鋪室外空氣開關防護措施不到位,易造成短路、跳閘。商品儲藏室周邊可燃物堆放較多,店員亂丟煙蒂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隱患。隊員便及時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西山街區管委會綜合管理大隊。在雙方耐心勸說下,商戶在三天之內就整改到位,及時為周邊住戶清除了一個定時“炸彈”。
家住銀通小區三號樓的劉爺爺在重新添購家具后,把一些破舊的木凳子堆在了樓梯的過道內。巡邏隊隊員小李多次勸他搬離,可劉爺爺總以兒女不在身邊自己無力搬離為由遲遲不作為。一日,正在午休的劉爺爺在半夢半醒當中被門外的嘈雜聲驚醒。開門一看,劉爺爺先前放在樓道里的破舊木凳子不知何故著起火來。幸好被巡邏的小李發現,及時予以處理,才險些釀成大禍。事后才知,是由于人為在樓道里隨便亂丟煙蒂所致,還好沒有人員及財產損失。此事令劉爺爺內心很受教育,對自己的行為也頗感羞愧。此外,銀通社區的相關人員還告訴筆者,社區黨委還結合黨員“創新爭優”與“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的雙承諾活動,積極吸納廣大黨員、群眾參與到防火、防災隊伍中來,加大了對物業管理單位、地區單位、公共場所和居民單元樓的走訪巡查力度。同時,銀通社區還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努力實現功能延伸,特別制定了《銀通社區綜合治理、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制度要求社區工作者必須于每季及各大節日前分批、分次,定期與抽查相結合的靈活走訪方式對公共區域、公共設施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同時,在走訪、檢查工作過程中,社區注重聯合地區單位的力量,協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落實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形成了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