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5時50分,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七一街附近的居民被一聲巨響驚醒。
51號樓一戶居民家中的液化氣罐爆炸!一瞬間,整幢樓的玻璃被震得粉碎。更嚴重的是,發生事故的4樓地面垮塌,直接砸進3樓住戶家,9人被埋壓其中,生命安全面臨威脅。這是一場高難度、高危險的救援,但僅僅用了半小時,9名受困者便被全部救出,大連市應急救援隊向市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目前,我省像這樣的“尖兵”隊伍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綜合性應急救援體系初步形成。
廣建應急救援隊伍,是遼寧省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現代火災情況日益繁雜,不可預知因素增多,尤其是化工、高層、地下等特殊災害事故的發生比例不斷上升。此外,氣象、地質、水旱災害和交通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等也對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進入新世紀后,我省還沒有一支專業性強、專業化程度高的綜合性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現有的各類救援力量存在著救援資源分散、職能單一、指揮協調困難、難以發揮整體效能等問題,一旦遇到重特大災害事故難以快速集結形成戰斗力并實施有效救援。
為此,今年我省提出,各級政府要把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完善應急救援保障作為基礎性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并確定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覆蓋城鄉、立體防御、規范運行、注重長效”的工作原則。
年初,我省專門下發通知,明確提出要依托消防部隊組建應急救援隊伍。3月26日,省應急救援總隊成立,承擔包括火災、地震、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難等在內的綜合性應急救援任務。隨后,全省14個市113個縣(市)區的三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也相繼掛牌。同時,各地政府也結合各地區的災害特點,以現有資源為基礎,增建了多支醫療救護、礦山搶險、海域救援、山岳救助等專業隊伍。目前,全省已有各級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521支,2.4萬余人。
應急救援需要強大的人力支撐。在此方面,我省按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災害類型,聘請128名專家、學者和行政管理人員成立了應急救援專家組。專家組在決策建議、專業咨詢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專業隊伍人員的使用上,各地堅持高標準選拔、高質量培養,嚴格執行崗位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并每半年至少對專業救援隊員進行一次業務培訓和技能考核。
救援成敗與否,設備至關重要,我省在這方面的投入同樣大手筆。目前,各地根據應急救援實戰需要,相繼增配了多功能搶險救援車、壓縮空氣泡沫車等應急救援車輛617臺,增配破拆、起重、切割等應急救援器材3.8萬件(套),救援防護裝備4.6萬余件(套),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6億元。
同時,我省依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協作”的原則,建立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聯勤聯動機制,明確了供電、煤氣、建委、商業等社會保障力量的相關職責,確保各救援力量之間的無縫隙對接。
有了應急保障,遇險才能臨危不亂。省政府制定了省級大型石油化工企業滅火救援預案27份,各級政府也根據災害事故的類型、規模和危害特點,制定并下發了化學危險品泄漏、建筑倒塌、道路交通等各類災害事故的等級處置預案和力量調度編成,并根據預案建立了一般、較大、重大、特大4個等級的應急救援調度響應機制,做到“按災害類型、按災害規模”科學調集處置力量。
我省應急救援隊伍雖然成立不久,但已戰功赫赫。據統計,截至目前,應急救援總隊、支隊、大隊共參加應急救援作戰12876次,救出人員2769人,疏散人員5387人,搶救財產價值7億多元。
記者/劉立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