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隊伍
以專業撲火隊為核心強化隊伍建設
關于加強隊伍建設,《計劃》提出,2015年,各區市(含國家級開發區,下同)及所轄鎮(街)全部按規定設立健全穩定、精干高效的森林防火指揮機構。
各區市將分別成立不少于50人的直屬森林火災專業撲火隊,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成立不少于30人的直屬專業撲火隊;各重點鎮、街道分別成立不少于25人、其他鎮(街)一般要成立不少于15人的專業撲火隊。成山林場成立50人、其他國有林場成立不少于25人的專業撲火隊。各級部門將為專業撲火隊配備專業撲火裝備,并充實消防物質儲備庫。
護林員是森林的“守護神”,是森林防火隊伍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計劃》提出,各區市按照“每500畝防護林配備一名護林員”的標準,配齊配強護林員隊伍,依托駐軍、武警、消防等分別建立一支不少于200人的森林火災撲救預備隊,并組建30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應急志愿者隊伍,以期實現防火任務的網格化管理。
《計劃》提出,各區市按照人均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建設訓練場地,并配備必要的訓練器材。
■防火監控
探頭、檢查站、瞭望臺結合實現無盲區監控
在布設林區監控探頭方面,《計劃》規定,臨港區、乳山市在今年年底前應確保建成區市級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并在各自轄區布設10處以上的監控探頭,至少配備一套移動視頻傳輸終端。其它已建立監控系統的區市將按“每1萬畝林地建設一處林火視頻監控點”的標準,增點加密,增設紅外、除霧、自動報警功能。
在加強技防的同時,《計劃》提出,各區市將升級林區防火檢查站,逐步取消活動板房式的簡易檢查站,建設與環境匹配、有取暖照明功能的設施較齊全的固定式檢查站。并明確到2017年底,全市將新增功能齊全的森林防火檢查站195處,為護林員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此外,各區市將根據本區域特點,加大防火瞭望臺的建設力度,將林區監控探頭、檢查站和瞭望臺建設相結合,優勢互補,實現林區全覆蓋、無盲區監控。
■防火通道
2017年底全市重點林區、景區完成通道建設
《計劃》提出,按照“3公里半徑作業圈”的標準,加快建設防火通道,預計到2017年底,正棋山、昆崳山等重點林區和劉公島、里口山等以森林資源為主要景觀的景區將完成防火通道建設。
結合防火通道建設,建立起單片面積不大于100公頃的物理防火隔離帶和每側寬度50米,長度能滿足阻隔林火蔓延、遲滯蔓延速度的生物防火隔離帶。
對于清理林區內的地面可燃物,《計劃》也作出明確規定:重點林區和景區的進山公路和行人步道以及所有防火通道和物理、生物隔離帶每側寬度50米內的地面可燃物要及時清理。
據悉,市森防指辦已經結合本計劃向各區市下發了開展清理林內地面可燃物專項行動的通知,本輪專項行動將從10月開始,持續到12月底,并作為常規性工作長期開展下去。
■防火水源地
重點林區和景區建設飛機滅火水源地
《計劃》提出,各區市將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建設水庫、塘壩、水窖、水池等林區水源設施,到2017年底,全市所有重點林區和景區都將埋設輸水管道和消防栓,形成山頂有蓄水囊,山腰有蓄水池,山腳有水庫、塘壩等水源地,并有輸水管網相連的滅火水源供給保障體系。
《計劃》強化了航空滅火取水保障。《計劃》提出,各區市重點林區和景區都要確定可供航空滅火取水的水庫、塘壩等水源地,明確蓄水量、最深水位、坐標等,按標準建設臨時直升機起降點,并標注到1:100000地形圖上。此外,各區市都要落實1名以上航空護林專職人員,積極參加空地配合滅火等理論培訓和實戰訓練。
此外,《計劃》在加強森林防火制度機制建設方面,明確要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投入保障機制、嚴格落實防火責任機制和健全完善宣傳教育機制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
據山東省威海市森林公安局副局長王愛林介紹,該《計劃》實施后,威海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能力建設將全面提檔升級,形成“全年抓、抓全年”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