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22個“11·9全國消防日”,上午9點,市防火委員會在觀音橋步行街舉行了大型消防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市民爭相觀看七套消防作戰服,“這個穿起可以防止蜜蜂蜇,這個竟可以在800℃高溫環境下作業。
現場:消防作戰服吸引人
在活動現場,七名身著不同式樣作戰服的消防戰士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據介紹,七套作戰服,每套的功用完全不一樣,在出警過程中,消防官兵將根據不同類型的險情,選擇功能不同的作戰服實施救援。如銀白色的“消防隔熱服”,主要用于撲救輻射熱較強的石油火災,可以隔絕高達800℃的高溫;而軍綠色的“消防避火服”,主要是隔絕火焰,利于隊員在短時間內進入火焰燃燒區域進行救人。此外,還有用于防化、絕緣及摘取蜂窩時所穿戴的各式作戰服。
現場,一名好奇的市民想試穿一下避火服。誰知剛套上頭罩,就感覺悶得受不了,大喊“快幫我摘下來,受不了”。
在昨天的活動儀式上,來自萬盛的“媽媽防火團”和自籌資金成立“最小消防隊”的黔江退休民警楊勝銘等32人和8個單位被評為首批“熱線消防公益事業先進團體(個人)”和“優秀社區消防工作員”。
演習:增強應對突發能力
昨日上午9點,南岸區上浩小學上空響起刺耳的警報。“著火啦!”伴隨著一名同學的尖叫聲,正在上課的老師立即喊學生用教室內的礦泉水浸濕隨身帶的手絹、紙巾等,捂住口鼻,彎腰有序快步逃離教室。4分鐘后,800余名學生全部安全撤離到操場上。隨后,消防官兵趕到現場,撲滅了“大火”。
與此同時,楊家坪步行街舉行了一場高層建筑消防演習。由于模擬火災太逼真,不明情況的過路市民急忙掏出手機撥打119報警求助。
“大多數慘劇的發生并不是因為大火,而是混亂無序的撤離致使踩踏。”南岸支隊一中隊中隊長段濤表示,消防安全重點在“防”,應經常進行消防演習,增強市民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七大消防作戰服
器材名稱功能用途
消防戰斗服普通滅火救援現場的個人防護
搶險救援服各類災害搶險救援現場的個人防護
消防防蜂服在摘除蜂巢時穿著的新一代多功能防護服
消防電絕緣服適用于消防隊員撲救帶電操作時的防化服
消防防化服放射性污染、軍事毒劑、生化組合毒劑和化學事故現場
消防隔熱服用于撲救輻射熱較強的石油火災和氣體火災以及冶煉、玻璃等行業高溫操作時的防護
消防避火服是短時間穿越火災區域或進入火焰區進行救人救物等危險場所穿著的防護服裝
新聞縱深
生活用火成火災主因春節火災數量比例漸增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數據統計,2005年至2009年,全國發生的火災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在這幾年當中,每年春節是火災高發期,且春節發生火災數量比例逐漸增大。
從數據來看,2005年至2009年,發生火災數量最多的月份均為春節所在的月份,且春節月份發生火災數量占該年火災總量的比例在 逐漸增加。一天當中的14時至16時發生的火災數量最多。2007年至2009年,該時段發生火災數量占當年火災總數的比例均為第一。
電氣和生活用火環境是造成火災的主要原因,這兩種原因造成的火災數量占到當年全部火災總數的50%以上。2005年到2009年,電氣造成的火災比例在逐年增大,而生活用火環境造成的火災比例有所下降。此外,因為玩火造成火災的數量雖然比例不大,但也呈現出上升態勢。
2005年至2009年全國各省火災總數數據表明,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均排在前十位,尤其是吉林和遼寧兩省。除了東北三省,發生火災數量較多的還有湖北、江蘇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