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企業是指企業員工集體宿舍與生產作業、物資存放的場所相通連的家庭作坊式的企業。長期以來,受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和僥幸心理影響,“三合一”現象屢禁不止,造成為數眾多的火災慘劇。但在中山,隨著“三合一”火災隱患舉報重獎制度的推行,這一現象被成功HOLD住。
2009年9月,針對“三合一”火災隱患易多發、易復發、易引發亡人火災事故等特點,中山市開全國先河實施企業“三合一”火災隱患舉報重獎制度,對舉報“三合一”企業的舉報人給予罰款額50%的重獎。 據介紹,舉報獎勵制度的實施以來,“三合一”隱患整治效率有了明顯改觀,各工廠企業徹底消除僥幸心理,紛紛自覺自查自改“三合一”火災隱患。而在以往,針對“三合一”火災隱患,中山市每年動輒發動幾千、幾萬人次開展“拉網式、地毯式”的排查整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三合一”場所進行“圍剿”,但是很快又出現“回潮”現象。據初步統計,在舉報獎勵制度正式實施前的一個月過渡期內,該市各鎮區共自改“三合一”火災隱患4300余處。工廠企業的自查自改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為政府節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監管效率,時也有效杜絕了“回潮”反復的現象。如該市前幾年在東區沙崗墟市場和西區金葉廣場整治中,消防、工商、城管執法、治安等多個職能部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經過長時間整治都未能根本遏制“三合一”火災隱患“回潮”現象,但在舉報獎勵制度實施后,兩處市場的“三合一”現象基本消失,消防安全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據統計,該項制度推行以來,該市未發生“三合一”場所火災事故,2010年至今更是實現了全市火災事故“零死亡”,這一成績為該市27年來(1984年曾實現“零死亡”)所未見。到目前為止市“三合一”企業火災隱患舉報受理中心共接到舉報21613宗,其中有效舉報1121宗,查實并處罰300宗,罰款250多萬元,發放獎金120多萬元,86人通過舉報領取了獎金,其中舉報“冠軍”、“亞軍”、“季軍”,分別領取獎金達19.5萬元、11.5萬元、10.75萬元之多。 “一樓搞生產加工,二樓晾曬衣褲的企業,十有八九是‘三合一’!”這是火災隱患舉報者劉先生的經驗。對于“舉報專業戶”和“舉報冠軍”的稱謂,劉先生不是很喜歡。他說即使不發獎金,他也會舉報,因為這樣可以更多地保護打工者的安全。劉先生是廣西人,原來也打工。通過媒體知道舉報“三合一”企業不僅可以減少火災隱患,還可獲獎后,便開始走上專業舉報之路。后來,他專門買了輛車,以方便調查。劉先生不僅舉報得多,而且舉報得準。1年多時間里,共舉報68件,其中有效舉報57件,已經核實34件。 “中山火災隱患舉報重獎制度,是目前我所知道的全國范圍內最完善、最全面、最有效的隱患舉報獎勵制度”公安消防局副局長陳飛少將曾對該制度給予很高的評價。 據介紹,今年10月1日,《中山市消防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將正式實施,將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營業期間安全疏散違法行為、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違法行為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設施違法行為等三方面的火災隱患一并納入舉報重獎范圍。此外,今年10月底,省、市、縣三級將借鑒中山的做法,建成三級火災隱患有獎舉報平臺。 “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發動各個方面的力量,讓一個消防局變成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消防局。”中山市政府副市長譚培安說,火災隱患重獎舉報制度就是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監督消防工作的一項有效措施。據他介紹,之所以要吸納這三類違法行為,主要是因為它們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范圍廣、數量大,易引起群死群傷事故災害,同時其違法行為判別標準簡單易懂,便于群眾掌握及舉報,也便于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的定性及取證執法。在消防違法行為的有獎舉報選取上是有講究的,《辦法》主要的標準是影響大、常規手段難以監管,又容易識別,易于實施有獎舉報操作。 名詞解釋: 1、“自動消防設施違法行為”,是指損壞、擅自拆除或者停用自動消防設施的行為,“自動消防設施”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機械防排煙系統等。 2、“安全疏散違法行為”,是指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礙安全疏散的行為。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員安全疏散用的樓梯間、室外樓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內外安全區域的出口。 3、“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違法行為”,是指建設工程施工單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