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消災除患,肩扛人民使命。
他們用青春書寫無悔,他們用忠誠澆鑄“平安之花”……
在美麗的湟水之濱,青沙山下,有這樣一群被海東人民傳頌的子弟兵,他們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血肉之軀時刻守衛著海東的安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踐行著“忠誠可靠,服務人民,竭誠奉獻”的消防工作總要求,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公安機關和當地群眾的高度贊譽。
多年來,200多名消防官兵夜以繼日地承擔著全區150多萬人口的消防安全保衛任務;6個消防大隊、6個基層消防中隊默默地守護著全區1.31萬平方公里的和諧安寧。近三年來,全區消防官兵參與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1214起,出動車輛1538輛次,參戰官兵8959人次,搶救人員179人次,疏散人員2793人,搶救財產價值3240萬元。相繼成功處置了“5.6”互助縣雙樹鄉黃家灣村山體滑坡、“6.14”火災爆炸事故、“6.25”互助威遠鎮水澇災害、“7.5” 平互路油罐車泄漏、“4.14”玉樹抗震救災、格爾木防汛抗洪、“8.7”舟曲特大泥石流搶險救災、“4.9”西寧紡織品百貨大樓火災撲救等各類急、難、險、重的滅火救援任務。老百姓親切地都說:‘消防部隊是一支天天打“仗”的部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9年,新一屆黨委班子成立后,面對艱巨而繁重的工作任務,在海東地委、行署和省消防總隊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支隊黨委創造性地提出了“密切政府關系、基礎建設、素質建設、形象建設年”的總體工作思路,帶領全體官兵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埋頭苦干,負重拼搏,用忠誠和奉獻、智慧和熱血、激情和汗水,在全面建設和諧海東、平安海東的征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破解難題、固本強基的壯麗風景,抒就了一篇篇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精彩華章!
滅火救援、救民水火,橙色尖兵“守”望平安
在一場場救援中,一次次沖鋒中,消防官兵牢記宗旨,不辱使命,戮力攻堅,奉獻愛民。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名與利、得與失的抉擇面前,他們政治堅定,作風頑強,用青春和熱血譜寫著一曲曲愛民、為民的英雄贊歌!
鏡頭一:人們不會忘記,2009年11月11日那個殘酷的日子。連日來,海東地區的普降大雪,造成路面厚厚積雪結冰,夜間行車能見度極低,蘭西高速公路距西寧71公里處發生24輛車連環追尾嚴重交通事故,有人員被困。接到報警后,支隊立即啟動重大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迅速調動平安、樂都、民和消防大隊趕赴事故現場救援。支隊政治委員郭廷武、支隊長張濤隨即帶領全勤指揮部人員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零下10攝氏度風雪交加的寒夜,官兵們舉著冰冷的液壓剪擴器、金屬切割機等救援工具,一點點的切割、一次次的擴張,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施救,最終成功救出了4名被困群眾。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許多災難突發的時刻,消防官兵往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施以援手。“生命至上、救人第一”是廣大官兵遵循的宗旨和一切行動指南。
鏡頭二:時間凝固在2010年4月14日清晨,得知玉樹發生地震的消息后,海東消防支隊立即進入一級戰備,迅速整理裝備,等待總隊調集命令。
10時,支隊司令部參謀長張志強帶領平安縣應急救援大隊官兵一行11人,乘坐搶險救援車疾弛災區!成為海東消防支隊第一批增援力量。13時,支隊長張濤帶領2條搜救犬、3名訓導員乘機奔赴災區, 這是首支到達災區的搜救犬隊伍。隨后幾天里,在總隊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先后調集各種救援車輛7輛,官兵30余人到達災區實施救援。
救人!救人!支隊首批救援隊到達現場后,不顧高原缺氧、路途勞累,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搜救工作中。玉樹州師范學校女生宿舍樓在地震中受災嚴重,主體三層樓全部垮塌,面目全非,懸掛在空中的樓板也搖搖欲墜。搜救犬分隊負責搜尋定位被困人員位置;救援小組負責破拆救人;安全小組負責觀察周圍情況……張濤支隊長給大家簡單分配任務后,一場生死大營救迅速展開。
汪汪汪……,10分鐘后,2條搜救犬在兩處可疑位置作出反應。隨后,救援小組迅速利用搶險救援車吊臂,手動破拆工具、液壓剪擴器、撐頂器、充氣墊等特種器材,緊張有序地對坍塌體構建進行破拆,分秒必爭地實施緊張施救。當發現被困人員蹤跡出現后,為了避免其身體受到二次傷害,隊員們用雙手扒開周圍地松土,經過半個多小時扣人心弦的艱苦作戰,終于成功救出了2名被困群眾。
時間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時間里,我們要救出更多的生命。這是每個救援隊員的信念。也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隊員們頂著一次次余震,在險象環生的災害現場,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奮力搶救。在12天的緊張救援中,先后在玉樹縣結古鎮及上拉秀鄉、文成公主廟等地出動救援近40次,搶救被困人員25人,生還16人,疏散人員970人,幫助群眾搭建帳篷20頂,發放食品、飲用水等救災物資2噸,搶救財產價值352萬余元人民幣以及八思巴藏王時期唐卡3幅、各種金質佛像、珠寶玉器、宋代絲綢等一大批珍貴文物,圓滿完成了搶險救災各項工作任務,樹立了海東消防部隊良好形象,踐行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省委組織部部長齊玉在救援現場親自授予支隊救援隊“黨員突擊隊”旗幟;支隊搜救犬分隊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1名訓導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1名訓導員榮立一等功;7名同志榮立三等功;3名戰士在救災中因表現突出被火線入了黨。
橙色的身影像一團溫暖的火焰,點燃了劫后余生者眼中的希望。橙色是災區最溫暖的顏色,群眾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就會有一種信任感和依靠感,心里就有了希望。
鏡頭三:同年7月6日,受高壓強對流降水影響,格爾木市遭受到罕見的持續強降雨襲擊,加之氣溫回升很快,加速了高山積雪融化,導致格爾木溫泉水庫蓄水量暴漲,直接威脅到格爾木市的安全。險情發生后,在總隊的統一調派下,支隊政治委員郭廷武迅速集結6輛搶險救援車輛、50余名官兵,火速趕赴格爾木市全力增援抗洪救災行動。
鏟沙石、裝麻袋、打地樁、填土基……消防官兵不分晝夜地筑壩固堤,橙色的身影凝聚成了一條血肉長城,一次次攔堵著洪水的層層進逼,10個揮汗如雨的漫漫晝夜,疏散群眾385人,修建防洪堤壩230米,填裝沙袋3400余袋,搬運土石40立方,幫助群眾搭建帳篷120頂。投入防汛抗洪群眾安置點防、滅火工作警力110人次,巡查、檢查居住設置單元30個,帳篷1500余頂,發現并糾正火災隱患258處,設置干粉滅火器103具,組織滅火器操作培訓2次,受教育人員50余人次。開展消防宣傳12次,發放宣傳資料1561份、設置消防常識溫馨提示牌21塊、宣傳標語36條。圓滿完成了防汛抗洪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鏡頭四:水火無情。僅僅過了一個月,災難又一次降臨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由于連續強降雨導致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8月8日,根據總隊命令,支隊迅速響應,火速集結官兵37名,搜救犬2條,各類救援車輛7臺,組成搶險救援隊長途跋涉600多公里緊急趕赴甘肅舟曲全力投入搶險救援。
時間分秒流逝,救援刻不容緩!當救援隊行進至距縣城5公里處,由于交通堵塞,車輛無法前行,郭廷武政委果斷下達命令攜帶裝備,徒步火速進入災區。一路上,山上不時有大大小小的巖石、泥土滾落,腳下是極易打滑的泥濘路,上山的道路十分狹窄,稍有不慎就會滑下山去。在這種情況下,郭政委始終沖在最前面,給大家帶路,并不停地提醒大家“留意自己四周和腳下的情況,注意安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難行進,到達受災嚴重的城關鎮。領受任務后,郭政委靠前指揮,多次在現場拖著泡腫的雙腳與官兵一道研究救援方案,積極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期間,共疏散轉移被困群眾280人,解救被困群眾8人!
濃煙滾滾,烈火灼人,毒氣彌漫,輻射強烈……人們都在向外逃生的時刻,消防官兵卻冒著生命危險向里沖!海東消防官兵過硬的政治素質、嫻熟的業務技能,成功將一起起大火撲滅,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鏡頭五:“著火啦、著火啦,快來救火……”2011年4月9日,青海西寧紡織品百貨大樓發生火災,翻騰的火舌穿越窗戶肆意的燃燒,滾滾濃煙彌漫了整個大樓。支隊接到總隊指揮中心調度命令后,立即調集民和、樂都、平安、互助4個中隊,9臺消防車,80名官兵火速奔赴現場。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疏散樓內被困人員,阻止3樓、5樓火勢蔓延,全力剿滅余火……,翻卷的濃煙,熊熊的烈火,飄散的灰塵,全體參戰官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組成八個攻堅組,采取不間斷的輪流作業,先后20余次深入著火層進行內攻!政治委員郭廷武,支隊長張濤親自深入滅火前線指揮戰斗,為救援官兵鼓舞士氣,堅定信心,經過近10個小時的英勇奮戰,轉移疏散群眾120余人,撲救火災面積2000余平方米,現場充空氣呼吸器瓶74具,圓滿完成了總隊指揮部安排的任務,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火災損失和影響,為維護社會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甘于奉獻、扶民解困,消防衛士“情”灑駐地
海東消防支隊黨委秉承和發揚“軍愛民、民擁軍、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傳統,始終把擁政愛民作為部隊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密切警政、警民關系。
“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家鄉,為百姓解危難……”在這支被人民群眾稱為最信賴的部隊里,好人好事層出不窮。三年來,全區消防部隊舉辦大規模共建活動60多次,參與地方單位領導超過3000人次;觀看、參加地方各種聯誼活動和文體比賽近100場次;義務獻血500人次,為地方組織軍訓70次,累計植樹約8000棵,慰問困難群眾89人次,資助貧困學子18人,扶貧濟困捐款10余萬元,義務送水200余噸,先后收到單位、群眾感謝信、錦旗100余封(件)。
“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父母”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色,更是對人民群眾的一脈真情,他們用真情演繹了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擁政愛民之歌,用愛心澆灌了一簇簇絢麗多姿的擁政愛民之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支隊黨委始終把資助貧困教育工作作為扶貧幫困的重點工作來抓。2010年,得知平安縣沙溝鄉石溝沿小學教學設施落實,校園基礎設施薄弱,貧困師生較多的情況后,支隊黨委第一時間深入學校走訪了解、考察評估。來到學校后,大家驚呆了,四周圍墻快要坍塌了,教室內使用的是陳舊的水泥黑板,學校沒有實驗室、沒有電腦房……,歸隊后,支隊黨委立即決定與石溝沿小學結成幫扶對子,計劃利用三年的時間,幫助該校徹底改變師生學習生活條件。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愛心,播撒希望”。兩年來,支隊購置了水泥、紅磚等價值1.5萬元的建筑材料,為學校重新修建了圍墻;捐贈了籃球、乒乓球、足球、書包、作業本等價值2.6萬元的文體用品;捐贈了電腦桌、會議桌、黑板、學習椅、文件柜、餐桌、辦公桌椅、打印機、電腦、電視機、講臺等價值7.6萬元的教學物資;幫助學校建立了電子網絡教室。極大地改善了師生的學習、生活條件。
“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正是有這樣的信念,海東消防官兵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類似的感人故事還很多……
民和消防大隊五年如一日資助轄區貧困傷殘軍人李強的故事在李二堡鎮樂園村廣為流傳;樂都消防大隊全體黨員多年來與縣職業中學聾啞特教班的28名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送去了消防官兵的愛心;互助消防大隊長期資助威遠鎮逸夫中學6名貧困學生;循化大隊照顧軍烈屬韓毛嫂及孤寡老人馬義四夫已經成為消防官兵義不容辭的責任;平安大隊自2006年開始主動承擔起了平安縣化隆路的綠化、管理等工作,縣政府特地將這條道路命名為“消防綠化大道”,并設置了永久性標牌。
春華成實向秋榮。近年來支隊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團省委、省消防總隊等單位表彰,支隊先后被青海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參加和支援青海開發建設先進單位”、“擁政愛民模范單位”;被團省委授予“抗震救災搜救青年突擊隊”榮譽稱號和“青海省優秀青年志愿者服務集體”;支隊黨委連續3年被省消防總隊黨委評為“班子建設優秀黨委”;被海東行政公署殘公委評為“扶殘助殘先進單位”;被海東行政公署榮記集體一等功。政委郭廷武被團省委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優秀個人”;支隊長張濤榮獲海東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所屬循化、化隆消防大隊榮獲省級“青年文明號”;平安、樂都消防大隊榮獲地區級“青年文明號”;所屬大隊均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
一個個榮譽的背后,記載的是海東消防支隊黨委班子團結奮進,科學務實,執政為民的作風,凝聚的是海東消防官兵團結拼搏、英勇頑強、無私奉獻的精神……
黨委重視、政府支持,基礎建設“日”新月異
“4.14”玉樹地震、“4.9”西寧紡織品百貨大樓火災……,近年來,這一次次重大自然災害和滅火救援事故一再提醒我們要更新改進消防裝備,提升部隊戰斗力,是部隊建設發展的燃眉之急。
新一屆黨委班子成立后,將加強基礎訓練設施建設與裝備建設作為龍頭工程來抓。在通過文件、簡報向地委、行署反映工作開展情況的同時,軍政主官帶領后勤處多次向政府領導專題匯報消防站建設用地劃撥、經費籌措和裝備建設等問題,積極爭取政府領導的重視。每年年初,支隊都主動邀請地委、行署的主要領導親臨消防支隊,就消防裝備建設進行專題調研。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來,全區消防部隊共投入經費975.9萬元購置到位執勤消防車11輛,行政車5輛。執勤車輛包括:舉高類消防車2輛、滅火救援類消防車8輛,專勤類消防車1輛;投入經費940.42萬元配備消防員個人防護、特種防護、搶險救援、水上救生裝備6585件(套),從根本上解決了基層一線裝備長期不達標的實際困難。
當前,全區消防部隊車輛和器材裝備建設邁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海東消防歷史上難得的發展階段。新裝備的補入,必將為更好地完成各項滅火搶險救援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一屆黨委班子上任后,面對轄區6個大隊,5個執勤中隊,1個支隊機關,大部分營房低于站級標準或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建造,存在陳舊破損、用房緊張、功能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支隊黨委一班人,提出了“基礎建設”這一發展思路,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基層危舊營房改、擴建和消防隊站建設工程。
三年來,在省消防總隊、海東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下,支隊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04.62萬元,新建消防站2個(特勤消防中隊、循化消防大隊),新建營房面積5200平方米,占地67畝;改造修繕危舊營房4個(民和、樂都、互助消防大隊、支隊機關),改造修繕面積1萬余平方米。
2009年投入經費150.48萬元,完成了支隊機關、樂都、民和大隊營房粉刷改造和平安大隊營院綠化改造等項目。同年,支隊黨委“一班人”齊心協力、積極爭取,在西寧海湖新區爭取到了56套團購房,解決了大部分干部住房問題,被干部親切稱為“安居”工程;2010年投入經費277.94萬元,完成了平安大隊鍋爐房改擴建、互助大隊綜合樓裝修及營院綠化改造、互助大隊體能訓練館建設等項目; 2011年投入經費1576.2萬元,分別完成了特勤隊站、循化隊站建設,樂都、民和大隊綜合樓外墻保溫、營房裝修改造,樂都、互助、民和大隊燃氣鍋爐房改擴建,互助、平安、民和大隊浴室改造和互助大隊室內曬衣場建設。其中,特勤中隊的建成填補了以往海東消防無特勤隊站的空白。2011年,支隊機關業務用房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征地手續正在辦理中。
如今漫步在基層部隊的營區時,營房營院面貌,全部煥然一新:營院辦公區、多功能訓練區、綠化區、休閑活動區、體育訓練館區規整有序,界限分明;各類工作、生活、保障庫室齊全,物品分類存放,標志清楚,實現了“娛樂一體化、營區人文化、庫室統一化、標牌標準化”。
三年來,支隊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突出重點,迎難而上,狠抓落實,使得海東消防部隊和各級政府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密切,各級地方政府對消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力度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不懈努力,支隊利用三年時間共爭取地方政府事業經費1208.6萬元。其中,消防業務經費由2009年的294萬元增長到2010年爭取到395萬元(不含基建及其他專項289萬元),比上年增長了34%;2011年爭取到519.6萬元(不含專項210.5萬元),比上年增長了31.5%,大大提高了消防業務經費保障能力。2011年,轄區6個大隊消防業務經費全部納入了當地財政預算,按照《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隊消防業務費保障標準》執行。
沉甸甸的數字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這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得益于上級領導的關心與厚愛,得益于黨委班子的同舟共濟。三年來,全區官兵敢于“亮劍”、善于創新、勇于爭先的鏗鏘步伐,在海東消防發展歷程中深深鐫刻下了負重自強、披荊斬棘、跳起摸高的前進軌跡。
便民利民,誠信服務,執法先鋒“鐵”面除患
近年來,海東消防監督人員以其職業的敏感性和憂患意識,深入開展了“高原迅雷”、消防產品治理、防火墻工程“百日會戰”、“清剿火患”戰役等專項行動20多次,大力實施錯時工作制和執法巡查、監督抽查機制,從嚴查處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保持了火災隱患排查整治高壓態勢。三年來,全區共檢查單位19221家(次),依法督促整改火災隱患88364處,責令“三停”150家,臨時查封251家,行政拘留44人,罰款2057450元,在全區上下形成了火災隱患“零容忍”的高壓態勢,極大地改善了全區消防安全環境。“清剿火患”戰役期間,四項數據創下了全省最先,即最先辦理了全省首例行政拘留案、最先辦理了全省首次設計單位行政處罰案、最先辦理了全省單筆處罰最高案、派出所首筆處罰案。
多年來,由于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限制,海東經濟發展落后,消防警力薄弱。全區6個消防隊站,警力不足、消防力量薄弱和轄區地域面積分散成為制約海東消防工作發展的最大瓶頸。
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消防隊伍勢在必行。多年來,海東地委、行署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消防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區火災防控能力。2011年 12月6日,全省首批13支農村義務消防隊在樂都縣正式成立,這支義務消防隊分散在樂都縣高廟、高店、雨潤3個鄉鎮及10個行政村,共有120多名青壯年組成,主要負責村莊的防火與滅火工作。海東行署、樂都縣政府和海東消防支隊共投資92萬元為其購置了3輛消防車、130套義務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10臺手臺機動泵等消防器材。為了確保義務消防隊更好地完成防滅火工作,支隊定期對消防隊員進行業務訓練指導。
農村義務消防隊的投入執勤,為有效控制和撲滅初起火災,緩解消防部隊兵力不足等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2011年12月20日,公安部督察組督察“清剿火患”戰役工作時,觀看了村義務消防員演示的滅火器和手抬機動消防泵操作方法后,對海東農村防火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一句句承諾重逾千斤,一項項措施落地生根……消防執法者崗位雖然平凡,但是他們選擇了消防監督這個職業,就等于選擇了忠誠,選擇了無悔。
百舸爭流千帆競。每天,為了確保每一座工廠、每一個單位、每一座商廈、每一個社區、每一處農村的生產生活安寧……海東公安消防官兵時刻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與祥和。
乘風破浪正遠航。在新的機遇、新的起點上,面對充滿挑戰和魅力無限的未來,海東消防官兵將以“赴湯蹈火保一方安寧,披肝瀝膽鑄忠誠警魂”的壯志豪情,向更新的目標沖刺,向更高的目標奮進,用全新的業績在建設“和諧海東、平安海東”的宏圖上書寫更加絢麗的新篇章!